近年,國外發表了一系列具有神奇功能和突出性能的新纖維、非織造布及紡織品,擴大了化纖的應用領域,以下選取其中20種有發展前景的品種加以簡介。
1 可提供動力的服裝
美國南卡羅來納大學的研發團隊正研發將棉T恤衫轉化成電源的服裝,將來可起到超級雙層電容器的作用,并且具有極高的儲能密度。通過將該服裝浸泡于氟化物溶液中、干燥并在無氟環境中于高溫下烘烤和活化,使其纖維表面轉化成活性炭,其中少量布樣作為電極,而且在活性炭柔性織物的每根纖維上都含磁性氧化物的納米層,這就可形成穩定的高性能電容器,可為手機或筆記本電腦充電,即使經過上千次充放電后仍能保持高達95%的性能。
2 致冷超吸附織物與服裝
英國Grimsby的超吸附纖維(SAF)制造廠家Technical Absorbents有限公司展出了一種在各種極熱環境下,均可使厚重外套的穿著者保持涼感的纖維,其商品名稱為“KoolSAF”,它主要瞄準致冷服裝市場,其主要優點是降低穿著者的熱應力和疲勞,并賦予更好的舒適性和性能接受力,可多次洗滌。目前,該纖維已被制成各種服裝,可貼身穿著,使穿著者在接觸熱應力時溫度下降 6 ℃左右,現已用于英國Lincolnshire消防部門作為消防服的內襯。
3 防靜電、耐磨服裝和畫面擦拭布
日本TAYCA公司利用其吸收電磁波的導電纖維,開發了在家電(觸摸屏、顯示器、防護板等)清潔布、手套、大衣和裙子等民生領域的應用。這種家電專用的導電纖維,可以自由控制其導電性范圍,可提供從1×10 ~ 1×108Ω的產品。由于其在纖維表面包覆了極薄的導電聚合物膜,因此既可保持纖維原有的柔軟性和風格,還兼有優良的耐磨性、耐熱性和耐濕性等,而且還可根據需要進行著色。
4 能促進生物器官再生的織物
德國Dresden(德累斯頓)技術大學紡織機械和高性能材料工藝研究所的研究人員,將水生甲殼類生物的甲殼素通過濕法紡絲制得了超純的100%殼聚糖生物質纖維(圖 1),并加工成片狀紡織品,具有極佳的強度與質量。盡管在中國和其他亞洲國家,這種殼聚糖纖維已被用于手術縫合線等領域,但據稱都未能達到該產品的水平,因此其可被用于再生醫療領域。利用一種心肌大小的載體間質就可隨人體自身母體細胞而發育成長,經過一定周期后織物骨架就會自行溶解,這意味著人類器官可有組織地成長,目前這一設想正接近現實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