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期,全國各地企業掀起了一股淘汰老式生產設備熱潮,“設備革命”已經開始“快步走”。各地皮革企業通過引進新設備、新技術,降低能耗,提高企業競爭力,加快企業轉型升級步伐,同時,“設備革命”也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。淘汰、整治不是簡單的限制發展,而是要整治提升,實現產業升級。這在皮革這樣高污染行業顯得尤為重要。
各地紛紛淘汰老式生產設備
近日,河南省政府對外發布公告稱,河南省2011年度將分行業淘汰落后產能企業,其中包括10家制革企業,共淘汰落后產能75.03萬標張,焦作市7家25.93萬標張,周口市2家24.1萬標張,商丘1家25萬標張。
而晉江皮革行業關閉污染企業和淘汰落后產能工作分為三個階段:第一階段,在2010年關閉嚴重污染的皮業企業,淘汰規模每年3萬標張以下的皮革企業;第二階段,在2012年前,進一步關閉污染的皮革企業和淘汰每年10萬標張以下的落后產能;第三階段,淘汰每年30萬標張以下的皮革落后產能。據了解,晉江可慕集控區的63家企業,其中規模達到30萬標張/年的企業只有5家。
設備更新給制革企業也帶來了利好,高效節能的皮革設備需求量將大大增加。事實上,這也是一場機械企業的淘汰戰,低質量的產品終究要被市場淘汰。
政府獎勵主動淘汰落后產能企業
2007年中央財政設立專項資金,對經濟欠發達地區淘汰落后產能的企業給予一定的獎勵。2010年,國家初步安排40億元獎勵資金。財政部表示,在資金安排和使用中,加強溝通協商,充分發揮行業主管部門的作用;各地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要會商財政部門共同用好獎勵資金,同時,地方政府要按照國務院要求籌集資金,支持本地區淘汰落后產能工作。廣東省根據本地區的實際情況,將對主動淘汰落后產能的企業進行獎勵。對于主動淘汰落后產能的企業,要做好淘汰落后產能資料和數據的收集與保存,以備相關部門審核。
新設備推動皮革業健康發展
近日,一臺據稱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“制革廢水再利用循環設備”在商丘市一家化工企業投入運行。據介紹,該套“制革廢水再利用循環設備”從研發到制成,歷時五年,耗資近億元,其中包含有20多項國家發明專利。與會多位專家均認為,商丘研發的這套污水處理設施,從設備的規模,到污水處理效果,均處于該行業的領先位置。該設備可對產生的廢水通過微生物技術進行充分的分流、分解、再利用,保證了廢水的安全性,比其他同類產品節能50%、節水達90%以上。達到節能降耗、減污增效目的。
被譽為中國“皮革行業科技先導”的溫祖謀教授與會發言時對這一成果給予了高度贊揚。他說:“它的成功研制,在國外很多著名化工商中也是聞所未聞的。它完美實現了廢液無限期循環再利用,最大限度降低了制革工業的污染,最大限度提高了生皮利用率,保護和凈化了生態環境,實現了零排放,這也是該行業界的一重大突破。”
設備更新帶來技術突破
“十二五”時期,制革行業的技術提升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:一是制革清潔生產技術,這不是某個環節的技術問題,而要體現系統集成技術創新,其中皮革化工和皮革機械的進步對制革清潔技術進步、新產品的研發起到關鍵作用;二是污染治理技術,特別是氨氮、總氮的處理技術是重點;三是充分利用原料皮資源,開發高附加值產品,如薄層皮、水洗皮、裝飾皮等。此外,制鞋、皮衣、皮件、裘皮服裝等皮革制品更加注重使用環保綠色化料、高效節能機械設備的研究與開發,更加注重新技術、新材料、新功能的研究和推廣,同時開始探索產品舒適性、功能性研究及公共技術平臺建設。
隨著“新型循環高效節水與清潔化制革關鍵技術研究與集成示范”等項目所開發的多項重大創新成果及“綿羊皮制革清潔生產示范線”的建設,目前已在高吸收鉻糅等關鍵技術上取得成功,并通過示范線的成功,以點帶面,推動海寧制革工業的全面轉型升級。
海寧市皮革制品塊狀經濟轉型升級專家服務組組長、溫州大學皮革研究所所長蘭云軍教授表示,未來制革技術將逐步向減少鉻、氨氮等含量努力,這些技術的解決將大大提高海寧皮革的可持續發展能力。值得欣喜的是,現在海寧少數制革企業已經開始嘗試最先進的有機無鉻糅技術,打破了延續100多年的制革傳統。在下一步調研中,專家組將進一步完善制革過程中的清潔化技術,為企業降低生產成本,讓海寧更多皮革企業應用、推廣。
隨著皮革產品向高檔化的發展,所需設備也必須同步跟上。開發適銷對路的新產品是使皮革機械穩步發展的永恒主題,產品的開發及升級換代,必須滾動式推進,做到生產一代、試制一代、開發一代、調研一代,即“四世同堂”。要學習、吸收國際先進皮革機械經驗,同時自己敢于創新,在實踐中生產滿足制革工藝的好設備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