接還是不接,這是一個問題
青島即發,工人們正在趕制日本訂單。
對于即發來說,2010年已經吃了一顆定心丸:外銷訂單已排滿全年。
歷經了2009,2010年的春天比往年有更多的期待。和即發一樣,很多企業的訂單漸漸回升。
雖然價格很低,“甚至有些出價低到根本做不來。”但是最壞的時候,已經開始離去。
去年一季度,我國紡織服裝月度出口額同比大增。時間走到6月,這種趨勢依然很明顯。去年上半年服裝出口532.2億美元,同比增長16%。
這種趨勢,也在東莞市大朗鎮得到驗證。
“去年上半年,大朗出口增加37%,毛紡織業產值增長了71.4%,規模以上紡織企業利潤增長了115%。”該鎮黨委書記尹景輝說。
自此,中國企業的老板們看似一掃金融危機的陰霾,再也不用一心保訂單了。
然而,未來都極不確定。
很快,訂單變得越來越“燙手”。
2010年4月8日,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會見突然來訪的美國財長蓋特納,這引起坊間“蓋特納突訪中國,是為了人民幣升值?”的猜想。
而在4月5日,在中國“以柔克剛”策略下,美國政府正在“決定是否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”。
雖然,王岐山的會見,沒有傳出有關人民幣匯率問題的明確協議,但人民幣匯率問題已成為中美長期博弈的焦點。
終于,猜想變成了現實。
重重升值壓力之下,6月18日央行宣布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,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。
這是繼2005年7月21日,中國對人民幣進行的再次匯率改革。
隨后兩周,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累計升值0.7%。
雖然對中國很多企業來說,人民幣升值已成為預想中的一個問題,但這還是打亂了企業剛剛走上秩序的生產經營。
很多企業再也不敢給客戶讓利,而是要跟客戶提價了。
在東莞做鞋加工的王振明,仿佛又回到了2008年。
“那一年人民幣升值突破7元大關,連創匯改以來的新高,我們每天的壓力都非常大。”
顯然,他懷念起2009年的日子,“人民幣匯率的穩定,減少了因為匯率變動產生的損失。”
此時,“在東莞,企業訂單都能做到8、9月,很多小企業不太敢接新訂單。”世界鞋業(亞洲)總部基地經理文海斌說。
而進入9月,人民幣開始加速升值。
9月22日,人民幣經過連續九個交易日上漲之后,進入“6.6”時代。而9月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上漲1.74%,亦創出匯改以來最大單月漲幅。
此時,上海某貿易公司業務員嚴眉,在跟客戶洽談了8個回合后,500萬美元訂單還是被老板否定了。
“可能簽單時是有錢賺的,但到了結算時候卻變成虧本了。”她說。
“目前人民幣升值已經基本到位,不宜再進一步升值,否則企業不是轉型升級的問題,而是生死存亡的大事。”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曹和平教授這時候說。 |